
【推荐】高考作文3篇
无论在学习、工作或是生活中,大家一定都接触过作文吧,借助作文可以宣泄心中的情感,调节自己的心情。那么一般作文是怎么写的呢?以下是小编精心整理的高考作文3篇,仅供参考,大家一起来看看吧。
高考作文 篇1一不能:立意偏离“材料”。材料作文中所提供的材料是审题的原点,是立意的根基,是观点的依托。考生必须紧密结合材料进行审题立意,在审题立意时,一定要全面解读材料,辨明主次,抓住核心,使自己的作文立意呈现命题的最大价值,开拓审题的新鲜视野。
二不能:题目撇离“材料”。俗话说:“题好一半文,文好题先行。”作文拟题是十分重要的。题目自拟其实就是考查考生的拟题能力。拟题的一般要求是:概括内容、观点鲜明、新颖别致、简洁生动。比如写道德类材料,“人以德为天”“莫使‘道德’向隅而泣”“看客们,醒醒吧!” 等比较好的作文题目,犹如“明眸善睐第一瞥”,能在第一时间抓住评卷老师的眼球,博得好感,占据获取高分的良机。
三不能:题记游离“材料”。题记不能滥用;要与作文材料关系要密切;概括或者深化主旨;语言要简洁,一般控制在一行字以内为佳,写出几十字题记往往弄巧成拙;要防止题记的内容与题目、文章首段的内容重复。有一篇题为“呼唤诚实”的考场作文,题记这样写道:“轻轻地一声问候,不想惊扰你,只想知道你是否安好?”这个题记距离作文材料甚远,让人觉得非常突兀。比如,一篇题为“年轻无极限”的作文题记:“生如夏花之绚烂,死如秋叶之 ……此处隐藏2972个字……的感悟。这个与世俗的规则格格不入的女子,说:“只有在深入大漠里,看日出日落时一群群飞奔的羚羊的美景时,我的心才能忘记现实的枯燥和艰苦。”远方给了她自由,让她的心找到了寄托。同样的还有高更,抛弃财产奔赴到荒凉小岛,过着与世隔绝又自由自在的生活。因为近处太喧闹,太纷乱,有太多的羁绊使人不堪忍受,便离去,便到远方,追寻自由,追寻气氛与自内安静的内心相同的安宁之所,追寻家的感觉。
远方不仅可指空间上的远,还可以指心灵上,精神上的远。好比“出世”的最高境界是“身在人中,心在人外”、“小隐隐于山,大隐隐于市”在人群中,却有一颗在精神世界远行的心灵。
远方还蕴藏着信仰,一种脱离了人群之上的追求。托尔斯泰虽生活在人群,但他的心早已行至远方,这远方是至善。圣西门也同样到达这个远方,为此他放弃贵族的头衔,把自己称作“白痴公民”去研究他的社会主义。他们怀揣着一种至上的理想,这种理想超越私利,为的是全人类的幸福,因而是一种让人执着追求,不惜放弃其他的信仰,精神的远行使他们在那个时代被认为是疯子。他们看得太远,走的太远,孤独终生。但跟随他们的人们,却顺着他们的脚印,找到一条前行的道路。
人生应当远行。可惜的是现代人不仅不再追求精神的远方,还把地理的远方看作是消遣娱乐的活动。人们活在近处,追求远方的享乐。谁还会去追求远方的梦想、归宿、信仰?谁还敢去选择一条难走的远方之路,念着“既然选择了远方,就只顾风雨兼程?”当道远方只变成了一种“车上睡觉,下车拍照”的庸俗活动,远方也丧失了它的吸引力。难道我们还不该反思远方的意义又是什么吗?不该去重建对远方的正确追求吗?
到远方去,去学习,去见识,去追求,去接近精神的天空吧。
抓住一个角度,深入剖析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