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实用的高考作文三篇
在日常学习、工作或生活中,许多人都有过写作文的经历,对作文都不陌生吧,借助作文可以提高我们的语言组织能力。那么你有了解过作文吗?以下是小编收集整理的高考作文3篇,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高考作文 篇1材料题:雅各布·格林和威廉·格林两兄弟的假设,他们只是为了证明民间童话和历史是否有联系,最后却求证不了,然后把笔记本束之高阁,后来是他的朋友发现并且出版了这个再印几万次,发行几亿本,被四十几个国家翻译成五十多种语言的《格林童话》。自己选个角度写,题目自拟,立意自定。可是又不得超出材料内容和含意。
士运论
余读《左传》、《汉书》、《三国志》,寻寻觅觅以求运道,成功诸法,然每见古之名士不得其主未尝不废书而叹焉。至如三国之李萧远作《运命论》曰:“夫治乱,运也;穷达,命也;贵贱,时也。”余未尝不涕泗横流,扼腕叹息曰:“古今之士、之贤、之圣岂受制于三者乎?至如仲尼受困陈蔡,李广难封,哀哉。”后余饱览古今贤士之文,远近名圣之迹,乃释怀,有三叹作焉:一曰士运在此不在彼,再曰士运在勤不在求,三曰士运在我不在他。谓予弗信,请见陈词如下:
昔者仲尼学富五车、胸藏礼乐,遍施仁义欲以正道援天下于溺,学于郯子、师襄、老聃之徒欲以广其闻,周游天下欲以布其道。其志壮哉,其行壮哉,其言壮哉。然其时运不济,命运多舛,遍历七十国而不一遇其主,岂不叹哉!然其尊庠序之教,而有颜回出;修古之圣典,而有六艺作。其志彰矣,不然 ……此处隐藏2715个字……。坐实理解,即从路的本意探讨人与路的关系。如有鉴于行人缺乏交通规则意识,可以谈“人应该怎样走路”;有感于先进国家或城市井然有序的道路交通,可以谈“人应该如何管路”;还可以就一条路的变迁谈社会的发展变化等等。拟虚想象是抓住“路” 比喻义,运用发散性思维将“路”分解成奋斗路、求学路、成名路、人生路、富民路,强国路、爱心路、失败路、成功路等等。可以写路上的风景、故事、得与失,还可以写“每个人都可以选择自己的人生路”、“人可以开辟自己的事业路”、“人改变自己的成功路”;或者写“退路”和“出路”,提醒人们“人在得意时不忘给自己留退路,失意时不忘给自己找出路”等等。
四、理清材料关系
示例:有人说,生命仿佛一场放逐和流浪,只是大部分人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,用别人和社会的既定的轨道羁绊自己前行的脚步。其实,内心的声音——那些关乎灵魂、关乎真我的声音,时时在向我们发出召唤!请以“做自己”为题写文章。
材料共两段文字,第一段表现出“大部分都将自己交给了俗世”这样一种普遍现象,第二段强调“那些关乎灵魂、关乎真我的声音”,“其实”两字构成转折,突出强调后者。前者是“做自己”的必要性,后者提示“做自己”的内涵。在写作时应先阐述“做自己”的必要性、重要性,然后再谈如何“做自己”或“做怎样的自己”,这样的立意就是最佳立意。如果只谈“如何做自己”或“做怎样的自己”视为符合题意;只谈“做自己”的必要性(材料的第一段)视为基本符合题意。
很明确,这要求考生从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的关系角度立意,强调精神文明的重要性。遵纪守法、团结互助、尊老爱幼、热爱集体、勤奋工作……都是精神文明的具体内容,只有人们都注重自己的心灵美,才会变得美丽无比,整个社才会遍开文明之花。